助产学课程标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5日 点击数:2,614 字号:【

 

《助产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加上医疗机构助产人员及护理人员年轻女性比例较高,同样也面临生育高峰,且生育一胎与二胎时间无法做到错峰安排,导致许多妇产科机构人员严重短缺,出现了排班困难的局面。因此,近几年来,助产专业人才需求剧增,此现象是机遇也是挑战。关于助产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强化助产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高职助产专业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级助产士。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程的处理和对难产的判断能力有时会超过产科医生,决定了助产士需要集助产、产科医生和护理技术于一身。助产士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

二、课程性质

(一)课程基本性质

    《助产学》课程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原则,从形式到内容有较大的创新,对每一疾病的描述方式在体现临床思维的同时,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其中。《助产学》课程内容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和产科常用手术及护理配合;每个章节设有学习目标、导入情景、知识链接等模块,课后附有思考与练习案例。内容组织以助产执业内容为主体,以助产职业能力为核心,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接轨。

(二)课程价值 

《助产学》课程是培养有责任的助产专业人员,在孕期、产时和产后与妇女进行合作,提供必需的支持、保健和建议,根据助产士的职责帮助分娩,为新生儿和婴儿提供保健。

三、课程基本理念

1.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是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学科,它以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里孕产妇、胚胎、胎儿和新生儿所发生的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监护、管理,促进自然分娩和母儿安全的一门学科。助产学是具有自己独立的医学学科特点,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与必修课程,它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和胎儿医学四部分。

2.助产学具有自身课程特点。突出预防和保健,“优生”和“围产期保健”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当今国内外飞速发展,母亲安全,儿童优先。

3.助产学将孕产妇护理与新生儿护理作为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整体对象,紧密围绕"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为基线展开促进和维护母婴保健,服务对象从孕产妇、新生儿扩展到家庭成员,将场所从医院延伸到社区。

4.本课程是按照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体现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组织按照社会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重技能、重应用,以实现技能型、服务型高等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一)职业素养目标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实施助产任务。

3.具有医疗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

4.具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和高度责任感的职业态度,给予护理对象人文关怀。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与助产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妊娠诊断、产程观察、分娩经过及产褥期常见异常的护理措施;掌握异常妊娠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掌握妊娠合并症的概况和护理措施。

3.熟悉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4.了解产前筛查、产科合理用药和遗传咨询的内容。

5.熟练掌握骨盆的组成、四步触诊法、骨盆内外测量、产程图绘制、阴道分娩科学接生的方法;能独立完成会阴侧切及缝合手术;具有与医生配合积极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6.学会异常妊娠病例的分析,制定护理措施。

五、设计思路

1.课程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技能型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2.课程突出以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为依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3.理论教学:应用“教、学、做”一体化高职特色的校本教材,强调理论内容“必须”、“够用”。配合课程讲义、电子课件。

4.校内实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实行情景模拟,以增加岗位体验;增加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一线教师任教,有效充实并积极打造“双师型”结构的优质教学团队。

5.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训-见习-实习教学一贯式链状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培养和临床见、实习有机结合,使学校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效贯通。

六、课程说明

(一)教学安排

本教学大纲主要供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护理专业使用,第三学期开设,授课总时数为100学时,其中理论76学时,实践24学时。学分为3学分。

(二)教学要求

1.本课程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解释护理现象;了解: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记忆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课程重点突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熟练掌握:指能独立、规范地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完成助产护理技术操作;学会: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产科病例的分析,做出准确到位的护理措施。

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以护理程序为思路贯穿始终,重点突出助产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建议

1.本课程依据助产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技能型”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并用,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2.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测验、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评,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临床、生活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助产、护理职业素质的形成。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