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断培训总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9日 点击数:1,204 字号:【

暑期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断培训总结

能源工程系    张昊

    本人2017年7月16日—7月22日参加了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全国信息化工程师NACG专业人才认证办公室联合举办的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诊改培训。本次培训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覃川、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院长张明耀、海尔学院教师赵秋玲、邢广陆、李峰、尹晓霞等从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有效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构建内部质保体系与诊改工作、专业群与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专业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    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海尔学院的成功案例

海尔学院(原机电学院)是青岛职业学院下设一个二级学院,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6个专业,自2002年校企共建“海尔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开始了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发展阶段,先后经历了共建海尔服务中心,共建校内实训室,共同开发教材、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几个阶段。校企合作开展的主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共建实训基地方面,17年海尔在学院投资100万建设共建设7个家电产品专业实训室,其中“中央空调技术实训室”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央空调在线服务培训基地,教学装备条件在国内同类院校的相近专业中居于一流水平;在共建课程方面,与海尔集团共同完成15个《学习领域标准》,完成78个《学习情境设计》,形成92个典型教学项目,编写了21本校本讲义;校企双方已建设完成海尔模具公司、海尔集团顾客服务经营公司、海尔集团青岛技术服务中心及5家海尔星级服务中心共8个校外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了400多个。双方成立的“海尔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质资源,自成立至今,现已累计为海尔集团及其服务网络培训员工22743人;校企共同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批准并立项,基于校企合作的前提,共同推进“三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的发展之路。

(二)个人的一些思考

当下高职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意识是以“校企合作”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双主体多元化合作教学”的形式体现,其办学模式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于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校企双主体多元化合作不仅是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而且是科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体现竞争力的必然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一是合作层次低,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二是企业在合作中没有尝到甜头。这样就面临难以找到合作伙伴、合作难以深入和合作难以持久的情况,总之一句话,就是“校热企冷”,那么造成校企合作难以开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制度问题,二是运行机制,三是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学校对企业的服务不足,五是校企合作缺乏起协调作用服务作用的第三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学院的合作的成功案例,说明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经过长期不断磨合,不断促进,双方共赢的前提下合作的。他们的合作,我总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海尔是青岛的龙头企业,以家电生产与制造著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在青岛,两者距离很近,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给学校和企业在各个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和学生三方都提供了交通便利。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需求,让企业觉得合作有一定的价值。学校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企业可以缓解一时的用工压力,同时也帮助企业承担了一些重要功能,比如海尔学院承担了海尔集团的的新员工培训。

三是通过双方的合作,学生在校就已经完成了企业和行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进入企业可以很快上手操作。减轻了学生进入企业的再培训成本。

对于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和发展。

二、    有效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有效课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突出职业性;二是教学内容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三是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四是课堂管理科学有序。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和机制,通过学生评教、自我诊断、同行诊断、领导诊断的方式。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课堂整体设计要基于岗位需求,一是确立目标,构建教学项目。二是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了解目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设计。三是灵活运用多张手段组织教学,采用项目导向,教学策略、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四是实施进行过程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五是严格进行终结性评价,即课程评价。实操演练。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完成从目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等一系列完整过程。

三、构建内部质保体系与诊断工作机制,促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的质量核心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适合性”,这种适合性以“五个对接”为指导,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的目的主要是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需要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和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海尔学院构建了“五纵五横一平台构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横代表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纵代表了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支撑、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一个平台是打造了一个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主要是:1.按照纵向五个系统为指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分职责。有党委领导、院长指挥,由质管部门实施质量监控和诊断。各个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生成核心。建立独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2.加强培训,树立全员质量保证意识,承担主体职责。制定和执行相应质量标准,保证工作质量。3.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基于学院“十三五”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建立规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修正目标,确保完成质量,形成规划执行信息链,编制二级学院—分项规划—总规划系列的规划执行年度报告。4.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标准,比如专业层面有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建设标准。

课程层面标准有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设计标准、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评价标准等。形成目标链、标准链、实施链、条件链、制度链、信息链的融合。5.完善制度、形成了监督控制、支持服务、资源建设、质量生成、决策指挥的内控体系。6.建设智能校园,搭建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对接国家状态数据平台,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功能;以建立智能校园为目标,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过程输数据实时采集;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

内部质量保证诊改的实施运行。一是学校层面,开展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性诊断及质量保证的复合型诊断。建立“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质量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断诊改机制。二是专业层面,把握专业建设标准实施专业考核性诊断,建立专业建设目标链,层层落实确保建设质量;进行专业质量分析,实施专业动态化调整;基于状态数据分析,实施专业考核性诊断;三是课程层面。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建设方案开展诊改。基于课程建设方案,开展课程建设考核性诊断;基于课程教学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实时性诊改;建立课程教学数据分析机制,实行课程教学考核性诊断。四是教师层面,按教师发展标准开展考核性诊改。完善教师发展标准,系统设计激励提升机制;着力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依据教师发展标准,开展教师发展自我诊断;五是学生层面,按学生发展标准开展自我诊断。实施学生自我诊断,开展学生状态数据分析;结合诊断结果,开展预警和引导性改进;建立学生发展质量工作考核机制。

认真开展诊改工作,一定能助力“内涵发展”能够促进院校内部治理形态、教学形态、组织形态和办学形态等方面的转变。

四、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专业群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背景、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代表着高职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所高职所面向的产业及结构,针对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及原有专业建设的基础,决定了专业群的数量、专业的组合、核心专业。专业群结构是建设的核心要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字数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是专业群建设中的主要要素。

目前,专业群建设成为了解决专业建设所面临瓶颈问题的最佳途径,专业群由于专业相对集中,学校有效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先进的实训体系,也由于专业的相关性,实训设施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高效共享,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专业群的主要体征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 ;共同的社会联系背景 ,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 ,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 ,有共同的师资队伍 ,专业基础相同,有共同的课程内容

专业群的主要作用有:1. 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 ;2. 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校知名度;3. 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条件建设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专业群建设思路:1.专业群结构。根据产业结构规划与建设相应专业群。2.专业群。更具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特点、敢给等划分专业。3.核心专业。更具基础、先进技术等引领作用选择核心专业。4.要素建设。围绕基本要素建设,发挥专业群优势。重点涵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群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群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群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专业群自我诊改体系。

实施全方位、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以创新思维为引领的“学研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研赛”三者相互融合,互为贯通。其中“学”是以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研”是通过项目开展科研,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研发及团队协作等创新能力;“赛”是通过参与各类技能交流和竞赛,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类项目研究和各类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构建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时,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有关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校企合作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的课程和教材,重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

通过具体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和其它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采用“基础+平台+模块+拓展”的模式,做到“底层的专业平台课程共享、中层的专业模块课程分立、高层的拓展课程互选”,以确保专业群内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各类设备的利用率

构建了以“自我诊改评估为核心、企业行业专家全过程参与”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诊改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成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