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来了,“专业”如何应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点击数:799 字号:【
智能制造来了,“专业”如何应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不仅是一字的变化,更是对传统制造的颠覆和革命

智能制造发展方兴未艾,其呈现出的制造业服务化、定制个性化、组织去中心化、制造资源云端化的特点,将给制造业的岗位设置、经营业态、管理模式、决策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智能生产方式导致的岗位设置变化,特别是“机器换人”的快速发展,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以加工、制造类型为主的技能型低端岗位带来巨大冲击。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经受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智能化冲击。在大量低技术含量岗位消失的同时,依托于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应运而生,如智能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及基于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数据管理、测试验证等岗位,正在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智能制造革命的风口浪尖,原有基于传统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果不尽快抓住机遇进行调整,必然落伍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面对智能制造浪潮,高职教育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适应制造产业高端化,调整专业服务面向,突出高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制造业。从专业领域来看,十大高端制造业所对应的专业大类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等;在其中的装备制造大类中,高端制造业又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等所有专业类别及其专业。

    可以看出,智能制造必将对专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将带动产业岗位、材料、技术、工艺、管理等要素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将对职业岗位的方式、内容、方法、工具带来质的变化,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高职教育专业在外延、内涵上也将因之而变化。

    表现在专业的产业服务面向上,将由原来服务传统制造业向服务高端制造业转变。如机电设备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等相关专业,要顺应产业与产品的高端化,向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业调整。

    表现在专业的岗位服务面向上,将由普通机械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向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的相应岗位提升。如数控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等专业,要分别针对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培养适应高端制造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生产过程智能化,融合智能制造要素,突出融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必须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智能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技术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需要新型传感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建模与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等多种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撑。

    满足智能制造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备多种能力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原有适合培养窄口径、专门人才的专业细分培养模式,将不再适应智能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可集聚多个具有内在关联性专业的专业群培养模式,则更加适应培养要求。这就要求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调整培养方向,依托并拓展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由专门化向复合型转变。

    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融合智能制造技术要素,交叉综合自动控制类、信息工程类、通信工程类、网络工程类、系统工程类等不同学科专业,注重发挥专业群集聚作用,才能培养跨学科、跨专业、掌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必须通过交叉融合软件工程类、信息工程类专业,培育与设置机械设计制造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虚拟仿真设计类等交叉性专业,才能适应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智能制造工作岗位需求,实现具备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或PDM(产品数据管理)等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接智能业态新兴化,培育设置智造专业,突出新要求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我国将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给传统产业和岗位带来冲击的同时,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新的智能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等新的智能产品,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新的智能技术,工艺仿真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新的工业控制、业务管理、数据管理软件,以及参考模型、标识解析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等新的智能标准。这些由智能制造带来的新的新兴产业、装备产品、技术工艺、软件标准等,必然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

    职业院校应积极适应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最新高职教育专业目录增设前沿和紧缺专业,如智能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根据智能制造衍生出的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开发智能制造新专业,如服务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及管理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以尽快适应智能制造对于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

    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调整与设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的内涵要素、规律特征、路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升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为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作者: 李明月,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