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吸引力,打响“课堂保卫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8日 点击数:907 字号:【

    课堂是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加深师生情谊、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课堂教学,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课堂革命”的挑战就是“保卫课堂”,彻底提高课堂吸引力,营造促使每个学生分享、成长和发展的课堂环境。

    职业院校“课堂失守”的具体表征

    职业院校的课堂事关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人才质量的高低乃至职业教育的荣耀与声誉。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考核等都会形同虚设。在教学一线,教师们关于课堂的抱怨越来越多:教学内容教师早已滚瓜烂熟,学生总是如听天书;教学过程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全程无精打采;教学考核教师认真严谨,学生始终随意应对……那么,这些日益严重的“课堂失守”现象有哪些具体表征呢?

    首先是对象的失守——无奈的“空城计”。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被批评、被分类、被歧视的经历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对课堂变得兴味索然、想要逃离,这就造成职业院校的“课堂入座率”持续低迷,让管理者和老师面对课堂的“空城计”痛心疾首。

    其次是纪律的失守——人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校拥有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坚定的执行力,学生虽然迫于内外的压力走进了课堂,但是教学效果却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很多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通过手机打发课堂时光,往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进化为“QQ声、短信声、微信声,声声不息”。

    再其次是初心的失守——挂羊头卖狗肉。职业院校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塑造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场所,是构建优秀人格和素质的战场。但当前部分职业院校课堂里占据主要地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次要地位的是技能点的口头点拨和枯燥训练,根本没有兴趣的培养、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激发。

    职业院校“课堂失守”的原因剖析

    职业院校“课堂失守”责任到底该如何归因?是在于教师还是在于学生?要想打好“课堂保卫战”,就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根本原因——学生动机的丧失。很多学生不喜欢课堂是没有找到去的理由,例如贫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可以促使其焕发巨大动力和忍耐力的外在动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富足,现在更多需要创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内在动机缺乏,没有压力感、方向感和未来感,这是他们不学、厌学、逃学、弃学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键原因——教师观念陈旧。当前职业院校多数教师是从普通综合院校毕业的,他们接受的更多是理论传授,往往会漠视技能训练,“重理论、轻技能,重记忆、轻操作,重独立、轻合作,重考试、轻考核”,导致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失去了活性和活力。

    重要原因——课堂形而上学。很多职业教育课堂缺乏学生主体、缺乏交流互动、缺乏建构共享、缺乏现实关怀,这就自然导致了职业特色、技能技艺和工匠精神的缺乏,使课堂缺乏吸引力和生命力,让学生望而却步。

    外部原因——社会的诱惑和错误导向。课堂不能独立于社会系统之外,处在充满无尽诱惑的社会之中,课堂时常成为弱势群体,教育大众化、读书过时化、娱乐无边界化、金钱至上化、工作自动化等都会给职业院校课堂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增强职业院校课堂吸引力的对策

    当课堂对学生毫无吸引力甚至引起学生反感的时候,职业教育所有的改革与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打响“课堂保卫战”已刻不容缓,只有打造“魅力课堂”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诉求。

    首先,要正视课堂危机。正视课堂危机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生、学校管理者、家长和社会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要通过“组合拳”合力破解“课堂失守”:各方应了解、重视和研究职业院校的“课堂失守”,达成共识,树立信心,构建制度;各方还应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地铲除“课堂失守”产生的环境和根源;同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文化环境和行动指南,确保“课堂保卫战”的长治久安。

    其次,要认真研究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优秀的“考生”,他们多数没有热爱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广泛的生活态度,也没有熟练应对考试的方法和技能,这给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异常严峻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观察、访谈、调查、资料查询等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唯有把准了学生的需求脉搏,才能激发其外在和内在动机,做到对症下药和药到病除。

    再其次,要回归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诉求和目标,其课堂应区别于普通教育:一是放弃理论学术的坚守,坚持够用、能用的原则,选取适合的内容、途径、方式来完成职业院校课堂知识的传递;二是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导向,转变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彻底构建既需动脑,更需动手的课堂;三是打破以往孤军奋战的传统,营造互补和谐的团队,学会分享,形成巨大合力;四是强化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可、欣赏和崇拜,促进其代代相传,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

    最后,要创新课堂模式。要想使作为“信息土著居民”的学生自愿、自主、自动走进课堂,创新课堂模式必将是最直接和有效的选择之一。

    第一,实现课堂“三化”。一是课堂生动化,利用教学素材、设施设备、学习媒介、互动方式等为职业院校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课堂实境化,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需要按照实训企业化、内容项目化、方式岗位化、作品产品化、考核职业化的思路,设计实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动力潜能、学习潜能、技能潜能、志趣潜能和创新潜能。三是课堂智慧化,虽然电子产品确实吸引了学生眼球、挤占了学生时间、干扰了课堂教学,但我们不能据此而隔绝甚至抛弃电子产品,反而应该科学智慧地利用它们使课堂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和公平化。

    第二,构建课堂“三对接”。实现课堂、学生和行业的完美融合是确保职业院校课堂持续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一是做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对接,彻底抛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设计和安排,打造基于学生需求和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二是做到学生的学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课堂中学生所学与职业标准、生产所需无缝对接,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俱进,确保学生就业有保证、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方向;三是做到学生的学与学生的梦对接,每个职业院校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在学生梦想和课堂内容之间搭建稳定、可靠、清晰的桥梁将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完美结合。

    第三,打造课堂“三分享”。提升职业院校课堂吸引力的核心是改造课堂,即突破教与学的“围墙”,让师生互动起来,让课堂迸发活力。分享将极大地释放活力和潜力,促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一是做好班内分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障碍的分享会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挖潜增质和包容鼓励的氛围;二是做好校内分享,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系系之间、院院之间更多的分享会促使课堂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三是做好校外分享,课堂和院校都不应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通过与其他学校、家庭、社区、行业、企业等组织和部门无障碍的信息交换,课堂可以完美融入社会,彰显其魅力。

    (作者:徐永波,单位: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Baidu
sogou